书山有路勤为径出自哪首古诗

书山有路勤为径出自哪首古诗

原句背景与思想溯源

1. 《进学解》片段(韩愈)

业精于勤,荒于嬉;

行成于思,毁于随。

……(此处为《进学解》节选)

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,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……焚膏油以继晷,恒兀兀以穷年。

核心思想:韩愈通过“国子先生”的自述,强调治学需勤奋专注、深思慎行,反对懒散与盲从。

2. 对联的衍生

后人提炼韩愈的劝学精神,创作出更通俗易懂的对联形式:

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

——以比喻手法,将求学比作攀登书山、横渡学海,唯有以“勤”为径、以“苦”为舟方能成功。

现代含义解析

1. 字面意义

书山:象征浩瀚的知识领域;勤为径:强调勤奋是掌握知识的唯一路径。

学海:比喻无止境的学习过程;苦作舟:指出刻苦是克服困难的关键方法。

2. 深层寓意

批判浮躁心态:反对投机取巧,强调积累与坚持的价值。

辩证看待“苦”与“乐”: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,主动接纳“苦”的磨练,方能实现自我突破。

方法论指导:提供“勤”与“苦”两个具体行动准则,适用于学术、职业乃至人生追求。

文化影响与运用场景

教育领域:常见于校园标语、教科书插页,激励学子端正学习态度。

社会传播:频繁出现在励志文章、书法作品及公共讲座中,成为大众认可的价值观符号。

国际影响:随着汉语热兴起,该联句被翻译成多国语言,传递东方治学智慧。

知识延伸:类似劝学名句

展开全文

1. 《劝学》·荀子

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

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

2. 《警世贤文》(明代谚语集)

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

结论:尽管“书山有路勤为径”非严格意义的古诗,但其凝练的语言和深刻内涵,使之成为中华文化中历久弥新的精神坐标,持续为现代人提供奋进的力量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💡 相关推荐

ae自带特效(ae自带的特效)
365足球体育网站

ae自带特效(ae自带的特效)

📅 07-22 👀 2965
淘宝记录如何彻底删除?如何操作?
365足球体育网站

淘宝记录如何彻底删除?如何操作?

📅 10-08 👀 321
潮汕人为什么执着于“拜老爷”?不是迷信!